咨询热线

15618983369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ASTM D5453 紫外荧光硫含量测定仪操作指南

ASTM D5453 紫外荧光硫含量测定仪操作指南

更新时间:2025-08-14      点击次数:110
ASTM D5453 紫外荧光硫含量测定仪是一款用于精确检测样品中硫含量的专业仪器。正确、规范地操作该仪器,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其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准备

  1. 样品准备

    • 液体样品:若样品黏度较高,需按照相关要求将其稀释至合适浓度,防止在进样过程中堵塞进样系统。同时,要确保样品均匀,无杂质沉淀,可通过搅拌或超声等方式进行预处理。

    • 固体样品:需先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再进行过筛处理,去除大颗粒,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对于一些难挥发的固体样品,可能需要配合裂解炉使用特殊的进样方式。

    • 气体样品:通过专用的气体进样装置将其引入仪器,在此过程中,要确保气体流量稳定,且无冷凝水,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 准备一系列已知硫含量的标准样品,用于仪器校准,标准样品的浓度范围应涵盖待检测样品的预期硫含量范围。

  2. 仪器检查

    • 仔细检查仪器各连接管路,确保其通畅,无泄漏现象。重点检查进样管、载气管、反应室连接管等关键部位,可采用压力测试或肥皂水涂抹等方法进行查漏。

    • 确认载气(通常为高纯氩气或氮气)、助燃气(氧气)的气源压力正常,钢瓶阀门开启状态正确。检查气源的剩余气量,确保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出现气源不足的情况。

    • 检查仪器电源、电路连接是否稳定,散热风扇是否正常工作。若发现风扇运转异常或电路连接松动,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调整,以保证仪器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运行。

二、仪器启动与参数设置

  1. 开机预热

    • 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依次打开主机电源、计算机电源及配套软件。在开机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面板和计算机屏幕上是否有异常提示信息。

    • 启动载气和助燃气,缓慢调节流量至设定值。流量的设定需根据样品类型和仪器型号确定,一般情况下,载气流量可设置在 300 - 500mL/min,助燃气流量设置在 100 - 200mL/min。

    • 开启紫外灯、反应室加热装置(若有),进行预热。预热时间通常需 30 - 60 分钟,以确保仪器光学系统、反应室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为后续的准确检测奠定基础。

  2. 参数设置

    • 在操作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样品类型(如轻质油、重质油、固体等),调用仪器预设的方法,若预设方法无法满足检测需求,也可手动设置相关参数,包括进样量、裂解温度、紫外光波长、检测时间等。裂解温度一般设置在 1000℃左右,以保证样品中的硫化物能够充分转化为二氧化硫。

    • 进行校准设置,选择标准样品的浓度范围,并设置校准曲线的点数。为保证校准的准确性,通常至少需要选择 3 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来生成校准曲线。

三、仪器校准

  1. 标准样品进样

    • 待仪器预热完成,各项参数稳定后,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对标准样品进行进样。对于液体样品,使用微量注射器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缓慢注入进样口;固体样品通过自动进样器送入裂解炉;气体样品则通过阀门控制进样量。

    • 每个标准样品进样 2 -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浓度下的响应值,以减小进样误差和仪器波动带来的影响。

  2. 生成校准曲线

    • 操作软件会自动记录标准样品的硫含量与仪器检测得到的响应值(荧光强度),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校准曲线。生成曲线后,要检查曲线的线性相关性,通常要求相关系数 R²≥0.995。若曲线线性相关性不达标,需仔细排查原因,如进样量不准确、仪器稳定性差等,并重新进样校准。

四、样品检测

  1. 样品进样

    • 按照与标准样品相同的进样方式,对未知样品进行进样。若为批量样品,可充分利用自动进样器设置序列,实现样品的依次自动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 在进样过程中,务必确保操作规范。对于液体样品,要避免注射器内有气泡,以免影响进样量的准确性;固体样品需准确称量,保证每次进样的样品量一致;气体样品进样时间要保持稳定,以保证进样量的重复性。

  2. 检测过程监控

    • 操作软件会实时显示检测曲线,即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操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曲线是否平滑,有无异常波动,如出现尖峰、基线漂移过大等情况。若发现曲线异常,应立即停止检测,排查原因。可能的原因包括进样系统堵塞、气源不稳定、仪器光学部件污染等,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处理。

    • 每个样品通常需检测 2 -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有效减少偶然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五、检测结束与仪器关闭

  1. 数据记录与处理

    • 检测完成后,操作软件会自动根据校准曲线计算样品的硫含量,并将检测结果导出。可将结果保存为 Excel 或 PDF 等格式,方便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同时,要详细记录样品信息、检测时间、仪器状态等相关数据,以备查阅和追溯。

  2. 仪器关闭

    • 首先停止进样,然后关闭紫外灯、反应室加热装置。继续保持载气流通 10 - 15 分钟,利用载气将反应室内的残留气体吹扫干净,并对反应室进行冷却。

    • 关闭载气和助燃气钢瓶阀门,等待管路内的压力全释放后,关闭气源流量计。

    • 最后退出操作软件,依次关闭主机电源、计算机电源。

  3. 后续清理

    • 检测结束后,及时清洗进样系统。使用合适的溶剂(如正己烷)对进样口、注射器等部件进行冲洗,防止样品残留堵塞管路,影响下次检测。

    • 整理实验台,将仪器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认真记录仪器使用日志,包括检测样品数量、仪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等,为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