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5618983369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25-08-22      点击次数:31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无论是科研实验还是工业检测,规范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误差,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标准操作步骤及日常使用中的核心注意要点。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启动仪器进行正式测量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基础。首先需检查仪器的电源线、数据线等连接是否牢固,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的供电状态。同时,要确认实验室环境符合仪器使用要求:温度应控制在 15 - 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 45% - 80%,避免强光直射、剧烈震动和腐蚀性气体侵蚀仪器。
样品准备是关键环节之一。液体样品需保证均匀无沉淀,若存在悬浮物应通过过滤或离心处理去除,否则会导致光散射干扰,影响吸光度测量准确性。对于易挥发或不稳定的样品,应使用密封样品池,并尽快完成测量。固体样品需制成均匀的溶液或薄膜,确保样品在测量波长范围内有适当的吸收。
选择合适的样品池同样重要。根据测量波长范围挑选材质:可见光区(400 - 800nm)可选用玻璃样品池,紫外光区(100 - 400nm)必须使用石英样品池,因为玻璃会吸收紫外光。样品池的光程需与实验要求匹配,常用的有 10mm、5mm 和 2mm 等规格,高浓度样品适合选择短光程样品池,低浓度样品则需使用长光程样品池以提高检测灵敏度。使用前需用去离子水或样品溶剂清洗样品池 2 - 3 次,去除残留杂质。
二、标准操作流程
  1. 开机预热:打开主机电源,部分仪器需单独开启光源开关(如氘灯和钨灯)。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热,通常预热时间为 20 - 30 分钟,确保光源和检测器达到稳定状态。预热过程中不要频繁开关仪器,以免影响光源寿命和仪器稳定性。

  1. 设置测量参数:通过仪器操作面板或配套软件设置测量模式(吸光度、透射率或浓度)、测量波长或波长扫描范围。选择波长时需参考样品的吸收特性,定性分析通常需要扫描全波长范围(如 190 - 800nm),定量分析则应选择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以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性。例如测量蛋白质样品时,常选择 280nm 作为特征波长。

  1. 空白校正:空白校正的目的是消除溶剂、样品池和环境光等因素的干扰。将装有空白溶液(与样品溶剂相同)的样品池放入样品室的参比光路,确保样品池的透光面正对光路。在仪器上执行空白校正操作,使仪器在当前波长下显示吸光度为 0 或透射率为 100%。每次更换波长或测量条件后,都需要重新进行空白校正。

  1. 样品测量: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装入样品池,用擦镜纸轻轻擦拭样品池外壁,去除指纹和液滴,避免影响光路通透。将样品池放入样品室的样品光路,关闭样品室盖。点击测量按钮,仪器会自动显示或记录测量结果。每个样品建议测量 2 -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减少偶然误差。

  1. 数据记录与处理:测量完成后及时记录数据,现代仪器可通过软件自动保存光谱图和测量值。如需计算浓度,可在软件中输入标准曲线参数或通过标准溶液建立校准曲线,仪器会根据比尔 - 朗伯定律自动计算样品浓度。测量结束后,依次关闭光源、主机电源,整理实验台面。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仪器维护保养:光源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氘灯通常为 500 - 2000 小时,钨灯为 1000 - 3000 小时,达到使用寿命后需及时更换。定期清洁样品室,去除灰尘和洒落的样品,可用软毛刷或蘸有乙醇的棉签轻轻擦拭。长期不用仪器时,应每周开机预热一次,防止光学元件受潮发霉。

  1. 样品池使用规范:拿取样品池时必须捏住磨砂面,避免接触透光面,防止指纹污染影响透光率。样品池使用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倒置晾干后存放于专用盒中,避免碰撞损坏。有划痕或破损的样品池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1. 误差控制措施:测量过程中应避免样品池放置位置偏移,确保每次测量时光路对准一致。高浓度样品可能偏离比尔 - 朗伯定律的线性范围,需进行稀释后再测量,稀释时应使用移液枪准确移取,确保稀释倍数精确。环境温度变化会影响溶液的折射率和仪器稳定性,测量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温度恒定,特别是对于温度敏感的样品。

  1. 安全操作要求:仪器运行时不要打开样品室盖,防止紫外光直接照射眼睛和皮肤。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作为样品溶剂时,需在通风橱内操作,避免溶剂挥发进入仪器内部损坏电子元件。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废液,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