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检测中,除了常规的单一样品检测,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在严寒地区低温环境下检测、需要快速处理大量样品等。这些场景下,若按常规操作流程,可能会出现检测效率低、结果不稳定等问题。掌握以下 2 类特殊场景的应对技巧,能让 SH/T0090 自动发动机冷却液冰点测定仪在复杂需求下也能稳定发挥。
一、严寒地区低温环境检测:做好预热与保温,避免仪器 “受冻"
在北方冬季或严寒地区(环境温度低于 5℃),仪器的冷却系统和电路元件容易受低温影响,出现启动慢、降温不稳定等问题。比如仪器刚开机时,冷却槽内的冷却介质可能因环境温度过低而黏度增大,导致降温速率忽快忽慢,进而影响样品冰点检测的准确性。
应对这类场景,首先要做好仪器 “预热":开机前,不要直接启动检测程序,先将仪器通电,让其处于 “待机" 状态 15-20 分钟,待仪器内部电路元件温度回升、冷却介质流动性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样品检测。同时,要给仪器做好 “保温" 措施:可在仪器外部套上专用的保温防尘罩(选择导热性差的材质,如加厚尼龙材质),避免冷却槽直接接触低温空气;若检测环境温度过低(低于 0℃),还可在仪器周围放置小型取暖器(注意距离仪器至少 1 米,避免高温损坏仪器),将环境温度维持在 5-10℃。
此外,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防冷":从冷却液容器中取出样品后,要快速倒入检测试管并盖紧盖子,避免样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因温度过低提前出现结冰迹象。若样品取出后温度已低于 10℃,可将试管放在室温下(借助仪器预热后的环境温度)放置 3-5 分钟,待样品温度回升至 10-15℃,再放入冷却槽检测,防止样品初始温度过低干扰冰点判断。
二、批量样品检测:优化流程与耗材,提升效率不慌神
在冷却液生产厂家或大型汽车维修连锁机构,经常需要一次性检测几十甚至上百个样品(比如厂家出厂质检、维修店集中为车主检测冷却液)。若按 “检测一个、清洗试管、再检测下一个" 的常规流程,不仅耗时久,还容易因操作疲劳导致失误。
想要高效完成批量检测,需从 “流程优化" 和 “耗材准备" 两方面入手。流程上,可采用 “分组预处理 + 同步检测" 模式:先将所有待检测样品按类型(如乙二醇型、丙二醇型)分组,每组安排 1-2 人负责样品预处理 —— 提前摇晃均匀样品、过滤杂质(针对旧冷却液)、将样品倒入干净试管并做好标记(比如用标签纸标注样品编号),预处理完成后将试管整齐排列在样品架上,避免检测时慌乱找样。同时,若仪器支持多试管检测(部分型号 SH/T0090 测定仪有 2-4 个检测通道),可同时放入多支预处理好的试管,设置 “批量检测" 模式,仪器会自动依次完成每个样品的检测,并按编号记录结果,大幅节省等待时间。
耗材准备上,要提前备好充足的备用试管和过滤耗材:批量检测前,准备至少 2 倍于样品数量的干净试管(避免清洗不及时导致流程中断),并提前将过滤膜、取样管等耗材分装在专用盒子里,方便取用。检测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 “后处理"—— 及时将检测完成的试管收集起来,集中带到清洗区清洗、晾干,为下一批检测做好准备。此外,批量检测前要检查仪器的冷却介质液位和电源稳定性:冷却介质需补充至最高刻度线(避免频繁停机补充),同时将仪器电源连接到稳压电源上,防止因电压波动导致仪器突然停机,影响批量检测进度。
无论是严寒环境还是批量检测,只要根据场景特点调整操作策略,SH/T0090 测定仪就能兼顾效率与准确性。在特殊场景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优化操作流程,既能减少仪器故障风险,也能让检测工作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