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5618983369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是如何“看透”物质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是如何“看透”物质的?

更新时间:2025-11-14      点击次数:87
在实验室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简称“紫外分光光度计"),能快速摸清样品的“身份"和“浓度"。不少人觉得它原理复杂,其实只要把光和物质的关系想明白,就一点不难懂。
首先得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光是有“能量"的。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能量也不一样——紫外光波长比可见光短,能量更高;可见光里,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最短。而物质的分子就像“挑剔的光接收器",只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比如叶绿素特别爱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它呈现绿色,这就是物质的“吸收特性"。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逻辑,就是利用这种“选择性吸收"。它的核心结构很简单,主要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显示器"这几部分。光源先发出包含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混合光,经过单色器“筛选",变成单一波长的“纯光";这种光穿过装着样品的透明池子时,一部分会被样品分子吸收,剩下的光就被检测器捕捉到。
检测器会把“光的强度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仪器计算,最终在屏幕上显示出“吸光度"——吸光度越高,说明样品吸收的光越多。而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吸光度和样品浓度是成正比的。就像一杯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高),透过的光越少,吸光度就越大。
凭借这个原理,它能做的事可太多了:食品厂用它测果汁里的维生素C含量,药厂用它检查药品纯度,环保部门用它测污水里的污染物浓度。简单说,只要物质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它就能给出精准的“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