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5618983369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更新时间:2012-06-30      点击次数:4964

1.可吸入顺粒物的定义
  可吸人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通常把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IO。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据我国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68%存在着可吸人颗粒物污染问题。
  可吸人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写作mg/m³。1996年我国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zui标准(GB 3095-1996)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人颗粒物,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可吸人颗拉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另外,空气环境中的颗位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因此,各国对可吸入颗粒物的防治都十分重视。
 

2.可吸入顺拉物的危害
  我国现行环境标准规定,凡粒径在100μm以下的颗拉物统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粒径大于100μm的叫做降尘。另一种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叫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可吸入颗粒物中很大一部分比细菌还小,人眼观察不到,它可以几小时、几天或者几年飘浮在大气中。飘浮的范围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甚至上千千米。因此在大气中会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加重。可吸入颗粒物,它能越过呼吸道的屏障,粘附于支气管壁或肺泡壁上。粒径不同的飘尘随空气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各种粒径不同的微小颗粒,在人的呼吸系统沉积的部位不同,粒径大于10μm的,吸入后绝大部分阻留在鼻腔和咽喉部,只有很少部分进人气管和肺内。粒径大的颗粒,在通过鼻胶和卜呼吸道时,则被鼻腔中鼻毛和气管壁黏液滞留和粘着。据研究,鼻腔滤尘机能可滤掉约为吸气中颗粒物总zui的30%-50%。由于颗粒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鼻腔黏膜机能亢进,腔内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大量分泌液,以直接阻留更多的颗粒物,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若长期吸入含有颗粒状物质的空气,鼻腔黏膜持续亢进,致使鼻黏膜肿胀,发生肥大性鼻炎。此后由于黏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使鼻黏膜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在这种情况下鼻腔滤尘机能显著下降,进而引起咽炎、喉炎、
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
  长期生活在可吸人颗粒物浓度高的环境中,呼吸系统发病率增高。特别是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又可促进这些病人病情恶化,提前死亡。
  在颗粒物表面还能浓缩和富集某些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常常浓缩在颗粒物表面,成为该类物质的载体,随呼吸进人人体成为肺癌的致病因子。许多重金属如铁、铍、铝、锰、铅、镉等的化合物附着在颗粒表面上,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在作业环境中长期吸人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可以使人得矽肺病。颗粒物特别是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可吸人顺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据我国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68%存在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问题。研究表明,大气可吸人颗粒物增加是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致,’---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并且可吸人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为7-30天,可以长距离传输从而造成更大范围更远距离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