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 DL/T429.9 变压器油耐压测定仪时,很多人会因为一些小疏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损坏仪器。其实只要避开几个常见的操作误区,就能让检测工作又快又准。
第一个误区:油样处理不规范。有些人为了省事,直接将从变压器中取出的油样倒入油杯检测,却忽略了油样可能含有水分或杂质。正确的做法是,油样取出后,要先按照标准进行过滤和脱水处理(比如用专用的油样过滤器去除杂质,在干燥箱中静置脱水),并且油样温度要和室温一致才能检测 —— 如果油样温度过低,可能会有水分凝结,导致耐压值偏低;温度过高则可能让油样变稀,耐压值偏高,这些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第二个误区:油杯和电极使用不当。有的用户检测时不注意油杯的清洁,或者油杯中油样的量加得太多或太少。油杯中的油样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通常油杯容积的 2/3 左右,具体看仪器说明书),油样太少会导致电极暴露,太多则可能在升压时溢出;另外,电极之间的距离也要按照 DL/T429.9 标准调整(一般是 2.5mm),距离不对会直接改变电场强度,让耐压值检测结果偏差很大。
第三个误区:升压速度控制不合理。DL/T429.9 标准明确要求,升压速度要保持在 3kV/s±1kV/s 的范围内。有些用户为了快速出结果,把升压速度调得太快,这样会导致仪器来不及准确记录击穿电压,结果偏低;也有人把速度调得太慢,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因为油样长时间处于高压下,出现局部老化,导致耐压值偏高。所以一定要按照标准速度升压,仪器有自动升压功能的,要提前确认参数设置正确。
第四个误区:检测后不及时清理和记录。检测完后,有些人不清洗油杯就直接存放,导致油污残留,下次检测时污染新油样;还有人不及时记录检测数据,过后忘记或记错,影响后续的油质分析。正确的做法是,每次检测后立即清洗油杯和电极,晾干后收纳,同时准确记录油样编号、检测时间、环境温度、耐压值等信息,形成完整的检测档案。
避开这些误区,DL/T429.9 变压器油耐压测定仪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为变压器油质判断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